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文化资讯

邱启敬《山海经》主题艺术巡展昆仑山启幕



2025-07-18来源: 艺术中国

2025年7月14日,艺术家邱启敬《山海经》主题艺术巡展在昆仑山正式启幕。

正值新疆策勒昆仑山白昼热烈、夜晚澄明的盛大旅游季,艺术家邱启敬携四十余件由《山海经》古文献创作而来的大型雕塑作品,呈现于新疆和田策勒昆仑山。

开幕还邀请到享誉国际的先锋乐队——杭盖乐队现场演出,在马头琴、陶布秀尔与架子鼓、电吉他的交融里,在蒙古族民族音乐与摇滚乐的融合中,为夏季的昆仑山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。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开明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陆吾

四十多件雕塑作品分为四大板块呈现,“开明”与“陆吾”两件神兽雕塑守护在入口处,格外神秘、奇幻。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异人国系列

本次展览还展示了邱启敬全新在地创作的20多件“异人国”系列雕塑作品,包括氐人国、女子国等《山海经》文献中记载的形象,这批作品将在景区内长期陈列。

昆仑景区内的中心广场,呈现了五件雕塑作品,分别是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并封、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。 “并封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,较“并封”而言,四象神兽则更广为人知,它们在中国人的认知中象征着祥瑞,代表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,还与五行以及四季紧密相关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秩序的探索。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梦貘

沿着昆仑景区广袤自然风貌分布的20多件山海经神兽置身于草地、步道间,以雪山为友,与白云为伴,营造出了移步易景、处处皆不同的特殊地域文化场景,并通过神兽雕塑向人们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哲学与智慧。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吉量

卧于昆仑之巅的神兽吉量,休憩于雪山和烟云缭绕间更显洁白唯美,吉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马,全身洁白,红鬣,一日可以奔跑千里,乘风可以飞上云霄,据说人若骑上吉量还能增寿千年,是寓意长寿的神兽之一。

以上“山海经“主题雕塑四个部分与杭盖乐队开幕演出,共同构成此次展览的五大板块,构建起一场融合广袤自然风貌与昆仑文化的公共艺术现场。

《山海经》系列雕塑-吉量

艺术赋能地方文旅发展持续打造昆仑“山海经文化园”

昆仑山被誉为中华的“龙脉之祖”,东西横亘青藏高原,绵延数千里,苍茫浑厚,广袤磅礴。《山海经》中关于昆仑山的记载尤为丰富,《西次三经》中提到:“西南四百里,曰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,神陆吾司之。”这表明,昆仑山被描绘为一个神秘而神圣的神山,具有极高的神话和精神意义。

新疆和田策勒昆仑山

今天的新疆和田策勒昆仑山景区,南连昆仑雪山,东临布藏河,西至乌鲁克萨依河西岸,板兰格草场与昆仑山大峡谷构成了风景如画的原生态旅游胜地,既有雪山、草原、冰川、地乳峰、塔格山、五彩泉等自然风貌,又有玉矿遗址、昆仑文化的、非遗体验等独特的人文资源。

据介绍,新疆和田策勒昆仑山景区将借助此次《山海经》主题艺术展为契机,探索艺术赋能地方文旅发展的更多可能性,围绕“山海经”历史文脉,推进山海经、昆仑文化等文化品牌,未来持续打造围绕昆仑自然风貌与文化结合的“山海经文化园”。

邱启敬的《山海经》艺术计划

自2012年开始,邱启敬的艺术研究和创作持续围绕着《山海经》为核心与根脉,并始终与昆仑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

艺术家邱启敬在昆仑创作现场

中国历史上对《山海经》的研究可谓众说纷纭,邱启敬的研究则从古文本出发,深入梳理从魏晋郭璞到清朝对于山海经所有记载,以及地理、神学、博物等多领域切入。十多年来,邱启敬对山海经的研究既从传统华夏地理学、博物论、生物学、神学等文本出发,又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字学、图像学等多重领域,对于山海经作为经学文化,历朝历代而不被发现的全新角度层层深入,追根溯源,从文字学、训诂学、历史巫学,还原其历史的本质,将山海经记载的神兽进行“还原”,保留神兽原本的本质与精神气质。

四年前,邱启敬携“山海经”大型艺术计划从长城脚下开始启航,游历神州大地,这一次真正回到《山海经》的神圣之山——昆仑之丘。(图文来源:邱启敬工作室)
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